??太原訊?一項不起眼的模板加固方法改良,為項目省下近十萬元成本;一套自主研發的測量工具,將檢測精度提升到新高度……目前,在中鐵六局太原公司的工地上,由一線員工開展的“五小”創新活動,正成為企業降本增效、創新發展的源頭活水。
??“橋梁上跨施工時,下方公路防護棚的人工搭建費時又費力。”該公司員工姬毅超道出了困擾一線的難題。在公司的一次“五小”成果征集中,他琢磨出的“新建橋梁上跨既有道路吊架防護棚施工”方案通過企業“公司定標、項目立項、執行實施、評審評優”四步流程,迅速立項實施,如今,這一成果已在多個項目推廣。
??多年來,該公司每年面向基層征集安全、質量、效益三大領域的“瓶頸問題”,重點向工程、安質、物機等一線部門“尋方問計”。專家評委團隊嚴格把關,對優秀成果帶頭人給予獎勵,確保了成果“含金量”。2023至2024年間,112項成果從一線涌來,24項優秀成果從中脫穎而出。
??為充分發揮各類資源的集群效應,該公司工會牽頭,聯合工程管理部等部門,成立由分管領導掛帥的“創新創效攻堅組”。
??“我們不再是單打獨斗了!”公司西渝高鐵康渝段站前四標項目總工霍江峰感慨道。該公司工會以工程管理部門為中樞,整合項目總工系統資源和9家職工創新工作室帶頭人,組建起“職工創新聯盟”,以季度推進會的方式,交流經驗、聯合攻關、鑒定成果,實現了技術共享、優勢互補。工會聯合技術部門,提前結合各項目特點,下達成果申報“技術方向建議清單”,引導員工瞄準施工痛點精準發力,形成了“后臺選題、前臺破題”的高效模式。
??“真沒想到,我們幾個技術員琢磨出的鐵路營業線聲屏障快速安裝方法,從山西省總工會捧回優秀成果獎!”拿到獲獎證書時,太原站改項目部工區技術負責人張永超依然難掩激動。近兩年,該公司已有5項“五小”創新成果在山西省總工會和中鐵六局獲獎。?(趙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