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寶現任中鐵一局七公司新投美學生活中心項目負責人。參加工作8年多來,他始終秉持創新與擔當精神,為項目的成本控制、管理創新、技術改革以及企業知名度的提升貢獻力量。他先后榮獲全國鐵路總工會“火車頭獎章”,共青團陜西省委“杰出青年崗位能手”;五一節前,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表彰為“新時代青年先鋒”。
??方案創新破險局
??2016年7月,黃燕寶初入七公司黔張常項目部見習時,就立下“懂測量、懂試驗、懂技術”的目標。他以勤問、勤跑、勤動手的工作態度,迅速融入項目,認真研習規范圖集,虛心向資深技術人員請教,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入職不久,黔張常項目附近的中塘跨河橋因洪水沖毀需搶建,對岸600余名群眾和一個學校的師生出行受阻,當地政府要求10天完成搶通任務。在搶險踏勘抉擇方案時,黃燕寶提出“鋼管混凝土柱+型鋼梁”的組合施工方案,最終,項目提前2天完成任務,展現出他在關鍵時刻的創新思維和果敢決斷。當人們通過新橋安全出行時,黃燕寶讀懂了建設者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黃燕寶在負責黔張常鐵路香樹坪隧道下穿國道和穿越密集居民區的攻堅戰中,采用“微差爆破+智能監測+中管棚超期支護”的新型技術體系。通過127次的爆破試驗,不斷調整、優化相關參數。127次,每一次都是中鐵人對人民群眾安全與利益的莊嚴承諾。為確保數據的準確性,他經常在潮濕和悶熱的隧道里一待就是一整天。震耳欲聾的機械轟鳴聲不絕于耳,他咬牙堅持,助力項目實現隧道下穿施工零事故、地表沉降不超標的目標,為地方政府節約拆遷費7000余萬元。在路基施工中,他積極協助優化施工措施,增加巖溶注漿量,創造經濟效益2900多萬元,通過技術優化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的經營性成果,用技術創新賦能項目發展。
??恪守標準顯匠心
??如果說中塘跨河橋搶險是黃燕寶技術創新的“成人禮”,那么隧道施工中的毫米級堅守,則是他對“匠心”的詮釋。
??黔張常鐵路開通后,2020年,黃燕寶輾轉到成渝改造項目負責隧道施工。無損檢測既是體力活也是技術活,1條隧道累計檢測全線次數不少于6次。和黃燕寶一起參與無損檢測的李朋朋回憶,隧道無損檢測正常由勞務隊伍配合,但因為要在高架上以2至3千米/時的速度平穩、勻速前行,往往每一段都要經過反復幾次檢測。黃燕寶為了提高效率,主動上高架全程參與。
??在檢測中,需長時間舉著重約7公斤的儀器與測面貼合反復測量,“檢測最頻繁的那段時間,一進我們這屋子都一股麝香味,黃燕寶天天回來在胳膊上敷膏藥?!迸c他同住的辦公室主任張萌說。
??平時,黃燕寶一邊積極學習建造師相關課程,一邊在項目職工夜校里,把自己的工作筆記拿出來和大家分享自己在隧道、路基管理中的經驗。
??為了紀念自己在成渝鐵路改造項目的經歷,他二胎的女兒名叫黃宸宇(通成渝),這條見證他二胎孩子出生的鐵路,也將見證黃燕寶作為一名鐵路建設者的初心與使命。
??BIM引領創佳績
??2023年6月起,黃燕寶任四川綿陽新投美O學生活中心項目常務副經理,首次面對EPC+項目,沒有經驗可遵循。他穿插安排工序,精準調配資源,不斷優化施工組織設計,細化工期節點,實現多作業面同步推進。至今年5月底,該項目465套住宅已經賣出95%。
??從傳統鐵路建設到EPC+O新模式,黃燕寶的管理思維始終與時代同頻。他以BIM應用為突破口,推動項目管理從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轉型。
??新投美學生活中心項目致力于實現“打造精品工程”的目標,創建了“BIM+智慧工地”,利用BIM技術對設計進行優化,通過信息化平臺實現資源的精準調度并有效解決了場地受限,避免材料多次倒運增加成本的問題,也確保了工期。在安全管理方面,采用了“網格化、穿透式管理+親情助安”的創新模式,實現項目零事故。
??至2024年底,該項目榮獲了綿陽市“無廢工地”和“文明施工示范化工地”的稱號,并在陜西省第九屆“秦漢杯”BIM應用大賽中榮獲一類成果獎。
??黃燕寶負責跨越陽安鐵路轉體橋項目時,面對項目資金短缺和疫情影響的停工,不僅要奔波于相關單位協調涉鐵、遷改手續,還要與業主方溝通資金問題,更要穩定團隊的凝聚力。他策劃并組織團建活動,保持團隊的凝聚力;與各個協作隊伍深入交流,取得他們的支持和理解;疫情得到控制后,項目迅速投入到樁基和深基坑的施工中,最終成功地扭轉了不利局面。這段經歷讓他領悟到:管理不是管鋼筋水泥,是管人心向背。
??在八年多的時間里,黃燕寶從初出茅廬的新人,成長為施工一線的帶頭人。他的成長歷程不僅是個人奮斗的精彩故事,更是中國建造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在七公司,他如同一面旗幟,引領青年員工在工程建設領域奮勇爭先、勇攀高峰。 (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