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鐵六局電務公司北京電力項目部始終以“開路先鋒”精神為指引,將文化建設與施工生產、隊伍建設、管理創新深度融合,用一系列扎實實踐,讓“開路先鋒”文化在項目建設一線落地生根。近日,項目部獲評首批中國中鐵“開路先鋒”基層文化建設示范點,這份榮譽背后,是黨建領航的堅定方向,是創新創效的生動實踐,更是萬千建設者用汗水澆灌的文化之花。
??黨建引領 筑牢文化根基
??“文化建設不是孤立的‘軟任務’,必須與黨建工作同部署、共推進,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這是每年項目部黨支部年度工作會上不變的聲音。多年來,項目部構建“黨支部統籌、辦公室實施、班組落實”的文化建設體系,將“開路先鋒精神”與文化實踐結合,讓“敢擔當、善作為、能攻堅、肯奉獻”的文化成為傳遞“開路先鋒”精神的“直通車”。
??“黨員責任區就是文化示范區,咱們得讓‘先鋒’二字看得見、摸得著!”在青島地鐵6號線開通攻堅期,項目黨支部書記在緊急會上拍了胸脯。項目部當即啟動“雙區共建”機制,黨員干部帶頭簽訂“文化攻堅承諾書”,將“保工期、保質量”的生產目標與“敢擔當、善作為”的文化要求融合發力,黨員帶頭24小時輪班進行設備巡檢,青年突擊隊負責全方位梳理五個專業的消防驗收工作,后勤組全力保障熱餐、飲用水以及各類物資準時送達作業面……45天的連續奮戰中,沒有一名員工叫苦退縮,最終提前7天完成節點任務,為全線開通奠定基礎。業主在感謝信中寫道:“中鐵六局的隊伍,身上有股不服輸的勁兒,這股勁兒就是最好的‘開路先鋒’!”
??這種“黨建領方向、文化聚合力”的模式,在滄州站改工程中展現得更為淋漓盡致。“黨員突擊隊先上!”室外溫度低至零下15攝氏度,老黨員張師傅帶領隊員堅持作業,手凍得發紫就用暖寶寶裹著繼續作業。由于道路結冰,工程車無法靠近作業點,青年員工看在眼里、熱在心里,自發成立物資配送隊,背著工具包、扛著物料,踏出一條條運輸線,確保施工材料供應不斷檔。正是這種融入血脈的文化基因,讓項目部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收獲了業主的多次通報表揚。
??北京站雨棚大修工程中,面對既有線運營與施工交叉作業的復雜難題,創新采用“模塊化施工法”,比原計劃縮短工期20天;合肥市軌道交通6號線工程建設中,面對設備區、軌行區交叉作業頻繁、臨時用電及吊裝作業風險點密集等多重安全挑戰,通過“安全文化進班組”活動,實現全年零安全事故,獲評“2024年度合肥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安全工作優秀項目”。這些成績的背后,是“開路先鋒”精神的生動詮釋。
??創新驅動 迸發文化活力
??“我從沒想過,一個普通電工能站上全國競賽的領獎臺。”提及2024年全國職業技能競賽的成績,焦凱倫和司江濤仍眼眶濕潤,難掩激動。像他們兩個這樣的青年骨干,能從數千名選手中脫穎而出,離不開項目部“孫進員工創新工作室”的培養。
??“孫進員工創新工作室”不僅是項目部創新成果的“孵化器”,更是培育技能人才的“練兵場”。工作室帶頭人孫進常說:“創新不是實驗室里的空想,是工地上的‘金點子’,能解決問題的創新才是好創新。”工作室成立以來,項目部始終堅持“三個一”機制,每天一次技術碰頭會,每周一次難題會診,每月一次成果分享,讓創新從“少數人的事”變成“大家的事”。
??備戰全國職業技能競賽期間,焦凱倫、司江濤兩名選手在工作室進行封閉式訓練,復刻各種故障場景,定點定位、現場盯控、設備安裝、遠動調試等等,他們反復練習,熟練掌握,把每一步操作都刻進心里。“那段時間,工作室的燈經常亮到后半夜,累了就趴在桌上瞇一會兒,醒了繼續練。”焦凱倫回憶道。最終,兩人在全國競賽中分別斬獲第九、十四名,刷新了中國中鐵在該項目的歷史最好成績。
??這樣的“故事”在工作室比比皆是,“創新文化”的蓬勃生長,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近年來,工作室收獲國家級專利10項、省部級工法等33項,其中,“施工階段BIM技術模型深化及應用”工法在合肥地鐵6號線的應用中,通過提前模擬管線碰撞、優化設備布局,為項目部創造了數十萬元的經濟價值。
??堅守陣地 涵養文化生態
??“午休去書屋看會兒書,晚上約場籃球賽,這樣的日子充實又踏實!”青年員工吉濤的話道出了項目部文化陣地的活力。多年來,項目部精心打造“1+5+N”功能矩陣,配套職工書屋、體育活動區、文化長廊、心靈驛站、創新工作室5大功能區,延伸出N個特色活動載體,讓每一處空間都成為文化浸潤的“窗口”。
??“上次借的《BIM技術應用》,幫我解決了現場建模的難題。”技術員小趙說,書屋不僅是“充電站”,更是“智囊庫”。走進職工書屋,各類書籍整齊排列,既有《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理論著作,也有《電力系統施工技術》等專業書籍,還有《平凡的世界》等文學經典。體育活動區則是員工釋放壓力的“快樂場”。跑步機、動感單車等健身器材一應俱全,臺球桌、乒乓球臺旁常圍滿了人,室外籃球場更是“人氣王”——每月一場的籃球友誼賽總能點燃全員熱情。文化長廊是項目部的“精神名片”,“工程建設大事記”與“員工風采照片墻”交相輝映,無聲傳遞著“奮斗最美”的價值理念。心靈驛站則為員工筑起心理“避風港”。溫馨的房間里,沙盤、放松椅、宣泄人偶等設備一應俱全,項目部還邀請EAP咨詢師定期駐場,累計開展心理疏導10余次。創新工作室中,陳列著10余項國家級專利成果。
??這些陣地不是“擺設”而是“平臺”,通過讀書分享會、書畫比賽、家庭開放日等活動,讓“工作有支撐、生活有溫度”的氛圍融入日常。項目部先后榮獲北京市“職工心靈驛站”、北京市“母嬰關愛室”、中鐵六局項目部四星級“幸福之家”等榮譽稱號。
??如今,走在北京電力項目部駐地,“開路先鋒”的旗幟迎風飄揚,文化建設的成果隨處可見。從合肥地鐵6號線的安全獎牌到全國技能競賽的榮譽證書,從職工臉上洋溢的笑容到工程進度表上的紅色對勾,處處彰顯著文化引領發展的澎湃力量。
??“獲評示范點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項目部經理表示,將持續深耕文化建設與生產實踐的深度融合,讓“開路先鋒”精神融入工程建設的各個環節,推動“文化軟實力”轉化為“增效硬實績”,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筑牢基層根基!?(張軼 任肖琳)